美丽乡村踏歌来,公主岭市龙山满族乡推进乡村振兴纪实(图文)
远山近水和田野垄亩层层叠叠,乡村产业错落有致、布局有序,黛瓦白墙,排排村舍,到处可见美景宜人、民风淳朴的场景,犹如一幅欣欣向荣的新画卷。
龙山满族乡位于公主岭市最南部,地处“六山一水三分田”的半山区,距公主岭市区23千米。辖8个行政村、64个村民小组、1个社区,总户数4714户,总人口13996人。近年来,龙山满族乡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,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,立足资源优势,培育特色产业,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,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,交出一份满意答卷。
乡村振兴,关键在党。龙山满族乡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,压实主体责任,突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,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民生工程,着力在巩固、拓展、衔接上下功夫、见实效。将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,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力量,唱响乡村振兴“奋进曲”。
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。抓牢监测、帮扶、退出三大环节,确保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帮扶,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。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落细教育、医疗、住房以及兜底保障等政策,抓紧抓好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管理,巩固好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及饮水安全成果。
完善发现机制,拓宽监测预警信息来源,精准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,及时纳入监测范围。扎实推进稳岗就业,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。对标对表做好各类考核整改工作,做到举一反三,整改实改,彻底清零。全乡现有脱贫户120户248人,每月坚持开展常态化排查工作,未发现返贫致贫风险.
做强扶贫产业。全乡现有龙湖仙山采摘园、泉眼村蔬菜种植、泉眼村采摘园、大龙山文化园蔬菜大棚4个产业扶贫项目,总投资670万元,年分红40.2万元,全乡脱贫人口年平均分红1620元。
产业选对头,致富有奔头。一直以来,龙山满族乡将农业现代化和“三农”工作、乡村振兴结合起来,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,让群众吃上“产业饭”,走上致富路。
按照“因地制宜、依托资源、突出特色、连片开发”规划,依托大龙山文化产业园,在沿河村、泉眼村建成了2个无花果采摘园,总种植面积7700平方米,年产量1.3万斤,高峰时节日采摘人数可达上百人。
随着产量提升,龙山满族乡积极探索无花果干加工技术。既增加了产值,还为十几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,实现了村集体受益和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双赢,促进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,实现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。
建设村村民发展葡萄种植已有十余年,产出的葡萄品质优良,在龙山本地乃至公主岭市区都很有名气,目前,主要种植品种为茉莉香葡萄、巨峰葡萄等,葡萄一年收获两次,分别在5月份、11月份。通过游客进园采摘、送往水果店或微信、电话预订的方式进行销售,效益达数万元。2024年,建设村结合市场需求,又发展了黄瓜、柿子、蓝莓等水果蔬菜,村民足不出户,一年四季都有收益。
龙山满族乡毗邻二龙湖水库,境内有公主岭市最高峰鸡冠山海拔三百七十四米,四季风景独特,令人心旷神怡。
近年来,龙山满族乡全面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步伐,重点建设“两园、两环、四区”,两园:大龙山文化产业园,万亩生态玫瑰园;两环:龙山旅游度假环线,东辽河旅游生态环线;四区:历史文化旅游区(沿河村、仙山村、建设村),田园休闲观光区(泉眼村、翻身村),民俗特色风情区(民族村、土门岭村),商业娱乐核心区(和平村),推动全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大龙山文化园总投资7.8亿元,占地350公顷,建筑面积在18万平方米左右。有农民培训区、现代农业样板区、旅游观光体验区、旅客居住区、老年康养区、中药花海区和满族民宿展示区等。夏季,观景台、古长城、钟鼓楼、高空滑梯、玻璃栈道等成了游客最多的打卡地;冬季,冰雪娱乐区内,卡丁车、雪地摩托、全民滑冰、民间冰壶、抽冰陀螺等项目应有尽有;冰雪年货市集区内,各式年货、花灯、民俗项目五花八门;冰雪雕塑、冰雪融合公共艺术展,让人大饱眼福。年平均接待游客10万余人(次),带动人均年收入增加一万元。
同时,仙山村与大龙山文化园也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乡村特色文化资源,依托满族特色活动,传承萨满文化,不断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。
乡村振兴,生态宜居是重点。一直以来,龙山满族乡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抓手,围绕村庄清洁行动、农村厕所革命、文明创建等重点任务,多措并举、精准发力,下足“绣花功夫”,扮靓人居环境。
全乡上下一心,形成乡干部包村、村干部包屯、屯干部包户的三级网格化包保模式。包村干部全部下村,深化整治标准,调度工作进展,监督任务落实,形成“比、学、赶、超”的竞争机制。
抓好宣传引导。充分利用各种有效途径,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、年度重点工作任务、具体措施,要求成为常态化。发动群众力量,号召全乡党员作为先锋队伍,以党员带动群众,鼓励全乡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。特别是通过“美丽庭院”“干净人家”评选活动,全年共出动义务劳动村民500余人(次),逐步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变成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。
抓好硬件建设。完成绿化树木补植1.5万株;路田分离5个村,21公里,道路养护60公里,种植花草5万延长米。已先后有四个村确定为“千村美丽”村,不断擦亮村容村貌靓丽“底色”。
抓好“以点带面”。八个行政村精密谋划、精准实施、同步发力,重点提升公路沿线村屯的环境整治水平,村屯干部亲自动手,带领村民,率先将32个重点屯打造成精品屯,做到屯内卫生无死角、农户院内干净整洁,力求不留一抹灰土,不余一株蒿草,不剩一点垃圾。
随着村里生活环境的变化,村民们不仅过上了舒心的日子,而且通过发展旅游业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。
浓墨重彩绘新景,乡村美景入画来。处处透着产业之美、环境之美、文化之美的龙山满族乡,在乡村振兴这份考卷上,正在留下别样的精彩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