玻璃城子镇:秸秆离田不再难 摇身变肉 “牛”起来(图文)
秸秆浑身都是宝,就看能不能用好。过去在农业生产中,农田秸秆处理一直是困扰农民的难题。如今在公主岭市玻璃城子镇,普通秸秆变废为宝,秸秆变“肉”工程,既解决了传统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,又有效解决了牲畜的饲草问题,助力村民做大“牛文章”。
玻璃城子村陈长江是养牛大户,也是远近闻名的“牛人”,几年来,靠着养牛实现了发家致富。在陈长江的牛舍中,40多头牛,各个膘肥体壮,毛色光亮。院内打包回来的秸秆堆积如山,叠放整齐。对养牛,他有着特殊的感情,在多年的实践中,陈长江尽可能地利用秸秆作为饲料,节省了养殖成本。
40多头牛,一个冬天就能消化掉几十吨玉米秸秆。眼下正值入冬时节,陈长江也早早就开始收购,给牛备足过冬饲草。
“40多头牛,一年需要很多秸秆饲料。除了自己家3公顷玉米的秸秆外,还要就近购买10公顷约50吨秸秆才能满足一年所需”,陈长江说。综合利用玉米秸秆资源,饲料化利用作物秸秆,不仅会减少精料的投喂量,降低养殖成本,提高牛肉品质,而且减少秸秆燃烧引发的大气污染问题,玉米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,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。
在当地,像陈长江这样的养牛户有很多。个体养殖户基本采取半牧半舍饲,也就是放牧和圈舍饲养相结合的养殖方式,每年冬季都需要大量的玉米秸秆,这也让当地的玉米秸秆有了更好的去处。结合当地地理优势,镇里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,让村民走上增收致富的“牛路子”。
重兴村养牛大户田立国家新建了两栋牛舍,对秸秆饲料化有着特殊的认知。他说,“近三年,饲料价格从1800元/吨飙升3200元/吨,养殖成本逐年加大。玉米秸秆饲料化,可以实现废物再利用,每年能节省3万余元费用。
通过利用秸秆促进畜牧业发展。秸秆资源从以往不被重视,到现在有效利用,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,污染变成了增收,实现了质的改变。
镇畜牧兽医服务科科长毛喜军介绍,玻璃城子地处科尔沁草原边缘,三县交会的地方,有畜牧养殖传统。近年来,牛羊养殖业长足发展,现在牛存栏10352头,羊存栏13000只,有100头牛以上规模养殖户15户,50头以上养殖户64户,散养户713户。畜牧科积极做好服务,全镇每年玉米秸秆消耗在2万吨左右。